学习动态
软件工程硕士
简介 为了满足我国软件行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02年,全国35所高校的软件学院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的软件学院名列其中,授权培养软件工程硕士,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从事软件工程各领域工作,如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网络安全等具有较高学历层次的人才。
报考要求
根据规定,报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考试包括全国联考和各高校的软件学院自行组织的考试两部分。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甲)、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其中外语和数学实行全国联考,在每年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考试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科目包括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等。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的田老师说,非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想要掌握这部分的知识需要付出相当努力。
另外,各学校采用的考试方式也各不相同。北京大学要求,报考2003年软件工程硕士的应届毕业生要参加2003年1月中旬的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作为初试成绩,另外还要参加学校的复试(包括笔试、口试)。
同等学力考生如获得复试资格,要加试两门大学主干课程。而北京邮电大学规定,数学、外语两门课程参加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统一组织的联考,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的考试由学校自行命题和组织面试,择优录取。参考书目也由各学校决定。
培养方式
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与传统的硕士课程有很大不同。它采取了学分制这种相对灵活的学制。根据学员情况的不同采用脱产和全日两种方式,课程分为补修、必修、选修、实际操作等部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的课程,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学习的内容包括小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工程过程改进、协议工程与通信软件、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网络软件设计、现代通信网络、数据挖掘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等。而且,软件工程硕士课程十分重视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要在3-5年内选择足够的课程并完成规定学分(一般为40学分),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就可以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没有严格的学期界限,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由学生选课的进度决定。
发展方向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
考试方式
参加每年一月份全国研究生考试或每年十月份全国工程硕士联考,择优录取。入学考试分全国联考和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两部分。考务工作均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数学(甲)和英语两门考试采用联考方式,委托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有关专家命题和阅卷。
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两门考试的命题及阅卷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其中专业综合考试由培养单位组织专家小组以面试方式进行,着重考核考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考试成绩采用与笔试科目相同的计分制计分。专业综合考试是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其考试成绩不得以其他考试科目和复试成绩代替。
招考与录取
1、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考生的基本条件(1)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包括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工作人员,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
(2)较系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2、入学考试
报考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须参加入学考试。入学考试分全国联考和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两段进行。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其中外语和数学实行全国联考。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考试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重点是考核考生对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决软件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录取
攻读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组织和确定。录取分数线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划定,录取人数由各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和本单位的培养力量自主确定。录取名单及成绩送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经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高等学校的招生方式,参照教高[2001]6号文件执行。是否参加全国入学联考,由学校自主确定。录取名单送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院校名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河海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厦门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山东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中山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重庆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